對沖基金數目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仍穩步增長

2009年9月30日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今天發表有關對沖基金活動的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但香港的對沖基金業依然穩健發展。

根據《證監會持牌基金經理/顧問的對沖基金活動調查報告》(註1),在2009年3月31日,香港的對沖基金經理/顧問所管理/提供顧問意見的資產(管理資產)總值達553億美元。

主要調查結果概述如下:

  1. 在2009年3月31日,證監會持牌對沖基金經理在香港管理的對沖基金(註2)數目增至542隻,較2008年增加11%,並相當於同類調查涵蓋的最早年份即2004年的數目近五倍。
  2. 對沖基金主要採用以投資亞太區為主的長/短倉持股策略及多元策略,於2009年3月31日,有59.1%的管理資產總值是投資於這些市場。
  3. 一如預期,管理資產總值從2008年的水平下跌,這與金融市場整體下挫及不少投資者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增加的趨勢一致。然而,管理資產總值在近數年顯著上升,由2004年的91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高峰期的901億美元。在2009年3月31日,管理資產總值為553億美元,相當於2004年的六倍,但隨著區內以至全球金融市場漸次復蘇,管理資產總值應可從上述在金融危機後錄得的水平回升。
  4. 香港的對沖基金業匯聚了本地及國際性的對沖基金經理,約60%的證監會持牌對沖基金經理由本地控制,其餘則由海外控制。
  5. 對沖基金市場以海外機構投資者為主,佔98.1%的投資者都是來自海外,當中又以美洲及歐洲佔多數。以投資者類別而言,於2009年3月31日,基金中的基金約佔總數的40%。
  6. 受金融危機影響,證監會的持牌對沖基金經理採取了較保守的投資策略。在2009年3月31日:
  •  管理資產總值有28.5%是以現金、存款或貨幣市場工具的形式持有。
  •  68.8%的對沖基金運用有限度的槓桿借貸。
  •  52.5%的對沖基金經理使用多於一家主要經紀行,2006年的比例為39.6%,顯示對沖基金經理已加深認識到交易對手風險。


調查報告亦簡述了證監會近年採取的多項舉措,以配合香港對沖基金業的發展,當中包括簡化及釐清發牌程序,將處理牌照申請的平均所需時間縮短約40%,同時證監會亦採取前瞻的態度,透過與對沖基金經理分享視察結果,為他們提供指引。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先生(Mr Martin Wheatley)表示:"對於應否收緊對沖基金的監管法規,監管機構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儘管如此,證監會仍會繼續在實施適當監管措施方面謀取平衡,在確保投資者得到充分保障之同時,亦給予業界發展及增長空間。"

調查報告全文可於證監會網站(www.sfc.hk)取覽。





備註:

1. 調查問卷共發給231家持牌法團,他們於2009年3月31日均為證監會持牌對沖基金經理。調查旨在了解他們的對沖基金業務及管理的對沖基金於2009年3月31日的營運情況,同時亦收集了於2007及2008年3月31日的若干數據,以進行比較及分析趨勢。今次調查共接獲225份回覆,回應率為97.4%。

2. "對沖基金"一詞並無正式定義。就今次調查而言,凡採用另類投資策略、追求絕對回報、在管理費以外收取業績表現費,以及賦予基金經理投資授權,使他們可以更靈活地轉換投資策略的基金(包括管理投資組合),均視為對沖基金。




最後更新日期 2009年9月30日